高海拔的斯里兰卡中部植被茂盛、气候凉爽,雨水量充足,避暑山庄似的环境以出产优质茶叶闻名遐迩。
[茶园景色]
在遥远的丛林深处和群山之中,云雾观美景,满山滴绿,鸟语伴茶香,轻盈而虚幻,茶园明媚晴朗时的美景令人遐思悠悠、心醉神迷。

1824年偷运中国茶树到斯里兰卡后,英国人开始研究茶叶的种植和生产方式。1867年在康提中部的咖啡园里开辟首个试验茶叶园,1873年成功将茶叶运至英国,取得丰厚的盈利回报。
同个时期斯里兰卡的咖啡种植业遭遇大面积虫害浩劫而全面倒塌,种植园主迅速改弦易辙种植茶树,到了1888年茶叶的产量超越了咖啡。
同个时期斯里兰卡的咖啡种植业遭遇大面积虫害浩劫而全面倒塌,种植园主迅速改弦易辙种植茶树,到了1888年茶叶的产量超越了咖啡。
种植茶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当地僧伽罗人不愿投入这种辛苦的工作。英国人于是从印度南部迁入大批的泰米尔人,提供牛棚式住宿,要求他们奴隶般地工作。
根据种植地域的气候水土、茶叶味道、产品特点,斯里兰卡的茶叶分类七种:Dimbula, Uva, Nuwara Eliya, Uda Pussellawa, Kandy, Ruhuna, Sabaragamuwa。只有符合产地证明、法律条文、作业标准的产品才允许在商品贴上同等的标签出售。
[茶园现状]
园里采摘的茶叶投进帆布包里,新长出的嫩茶叶必须在5至7天内采摘,采茶妇女们根据嫩叶的生长状况每天到不同的地点工作。
每次休息、吃饭和收工之前,采茶妇女们都要把采摘的嫩叶抬到收集站称重点算。如果下午五点时总计算不足18公斤(18公斤的茶叶最终大概产出5公斤的成品), 只能获得500卢比(约3美元)的基本工资。达到18公斤可获取日薪约5美元,之后每公斤收入增加28卢比。
报酬微薄且辛苦,在茶园里长大的年轻女子情愿摈弃采茶,每天长距离来回跋涉到远处的服装厂工作,招工越来越困难也限制着斯里兰卡茶园的发展前景。
收集的茶叶就近送到坐落在半山上的工厂处理,四层楼的工厂算是整个山区里最高最大的建筑物,使用的都是英国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陈旧机器。
斯里兰卡全国公共道路网铺设的水平挺好,地面都是平整顺畅的。然而通往茶山茶园的路段,不属于政府治理范围,路况很糟糕。以零散裂开的大小不一石块和夯实铺路,没有特别驾驶技术的驾驶者一般是上不去的。
乘坐三轮嘟嘟车途径颠簸山路时,总是分外顾虑,万一驾驭不住冷不丁地整架车子脱位翻覆,岂不是被摔得粉身碎骨?或者霎时山体滑坡,土石滚滚而下时又会是什么样的灾难?
茶园凋敝颓芜的个中缘由可追溯至七十年代。1971-1972年社会主义浪潮兴起,斯里兰卡政府席卷一切,将大批茶园、橡胶园和椰林收归国有。
这是一项错误的政策。英国人拥有从茶叶生产到国际拍卖销售的产业链实力和优势,国有化的结局就是切断斯里兰卡在国际贸易上的立足点,使自己孤立起来。再加上耕地面积不足,生产力落后,致使锡兰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出口占有率从1962年世界第一位退居至现在的第四位。
1992年斯里兰卡政府改变政策,推动茶园私有化,着意改善在经营资金、管理方式以及国际竞争上的困境。即便如此,经历了几十年世界经济格局的沧海桑田变化,茶叶已经不可能成为经济壮大发展的主导力量。
[我在茶园的住宿 - Idalgashinna]
Idalgashinna 是斯里兰卡著名的绿茶产区,位于斯里兰卡中南部,离康提115公里,Nuawara Elliya 20公里,霍顿国家公园10公里。
殖民地时代,种植园主在景色宜人的山顶上建筑豪宅洋房,供家人居住也方便他们管理茶园。多个这种房子现在已经改装成贵宾酒店、民宿或私人别墅。

我的住宿与火车站之间只有五分钟的步行距离,屋子是由民宿主人的祖父建造的。
他的祖父曾经帮助英国种植园主从南印度招聘大量的泰米尔茶园劳工并负责管理。那时交通不方便,新聘的工人需要用几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徒步过来。
殖民地宗主英国人喜欢雇用有领导力的泰米尔人和高社会等级的僧伽罗人帮忙打理茶园事物,并报以优渥的酬劳。
民宿主人(右)和嘟嘟车司机合照。民宿主人退休之前不住这里,他在东部的一间酒店担任经理,膝下没有子女,有个弟弟居住在科伦坡。这座山头有大片的土地属于他家的产业,但他不是最大的地主,老大是盘踞在山顶英式房屋的独居老妇人。
和民宿主人妻子合照,我在他们家里住了三夜。
他家的厨房。民宿主人的妻子烹调地道的美食招待。
斯里兰卡家常菜肴混合着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香料,诸如:桂皮 Cinnamon, 豆蔻 Nutmeg, 小豆蔻 Cardamom,丁香 Cloves,胡椒 Peppercorn, 孜然 Cumin, 茴香 Fennel, 姜黄 Tumeric,配搭得当的话,烹调出来的食物特别开胃美味。
相对于民宿家,邻居房子破旧得多,他们多数都是民宿主人的泰米尔租户,缴付象征式的租金世世代代就在那里居住。
经过一间家前堆叠着大量花岗石块的屋子时,屋主眼色明澈和善,咧嘴微笑,热情地与我寒暄,招呼我入屋内参观,展示他的结婚照,介绍我认识在园子里嘎嘎嚼着树叶的几只小山羊。
靠着买卖石块维持生计,他力气很大,徒手能将大石块捶裂成许多小块摆在门前出售。大儿子到镇里上中学,另一个儿子在村里读小学。他表示心愿是在家里开辟一个房间搞民宿,不光是能够增加收入,也能让生活状况有个质的飞跃。
火车站附近的一间学校。
斯里兰卡国家虽然贫穷,却非常重视教育,国民识字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二,年轻人百分之九十七,为南亚之首。每个孩童五岁至十六岁之间必须接受强制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完全免费。
不论在城市或乡村,教师被公认受人尊重的高尚职业,那是个挤破头才进得的职业。那家里要是有当教师的成员,大家都会认为是件了不起的成就。
[Idalgashinna 火车站]
经历了百年沧桑,它依然如是,执拗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古旧情怀。老式的售票窗口隐隐地溢出百多年前的流光气息,门廊摆着两张让乘客坐着等车的长条板凳,简陋的办公室里没有电脑,只是陈旧的桌椅、橱柜和电动风扇,轨道枕木看似粗糙不均却也维持得还好。
车站空荡荡无一人,不久从侧边冲凉房走出一个下体围着白浴巾的裸体男人,头发全湿,身体还沾着水滴。他进入办公室后把门关住,五分钟后敞开门,摇身一变成了穿着土黄色光鲜制服的车站人员,接着车站开始运作。
十九世纪时期开发铁路非常艰辛,穿越尚未开发的自然森林,必须面对及克服困难,诸如陡峭地形、山崩、泥石流、暴雨、季候风、霍乱、疟疾等各种灾害。
火车类型有两种:英国时期留下来的老式红色动车和由中国制造速度较快的蓝色新式铁路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